湫仄、 湫凹、 湫厉、 湫学、 湫室、 湫尽、 湫居、 湫底、 湫戾、 湫敝、 湫水、 湫泊、 湫淤、 湫湄、 湫湫、 湫湿、 湫溢、 湫漻、 湫窄、 湫闭、 湫阨、 湫陋、 湫陿、 湫隘、 湫顾
溜溜湫湫、 黑湫湫、 龙湫茶
嚣湫、 大龙湫、 山湫、 淑湫、 湫湫、 溜湫、 溜溜湫湫、 潭湫、 灵湫、 老湫、 諠湫、 雁湫、 黑湫湫、 龙湫
湫拼音 jiǎo jiū qiū 湫部首 氵 湫笔画 12 注音 ㄐㄧㄠˇ ㄐㄧㄡ ㄑㄧㄡ 繁体字 湫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捺捺横撇横竖撇捺捺撇撇捺 湫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湫五笔86:ITOY 湫五笔98:ITOY 五行:水 UniCode:U+6E6B 四角号码:39180 仓颉:EHDF GBK编码:E4D0 规范汉字:5283 湫的解释● 湫
qiū ㄑㄧㄡˉ
◎ 水潭:“南有龙兮在山湫”。大龙湫(瀑布,在中国浙江省雁荡山)。
◎ 凉:“湫兮如风”。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湫 jiǎo
〈词性:形〉
(1) [地势]低下;低洼 [low-lying]
湫宅闭门,不有椒房之势。——扬雄《法言》
(2) 又如:湫窄(低温狭小,谦称自己居处贫窘);湫仄(低下狭窄);湫阨(低小狭小);湫凹(低洼);湫居(低矮的住房)
(3) 另见 jiū
词性变化
◎ 湫 qiū
〈词性:动〉
(1) 凝集;积滞 [stagnate]
勿使有所壅闭湫底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。注:“集也。”
(2) 又如:湫底(积滞不畅);湫淤(积滞不通)
(3) 另见 jiǎo
[①][jiǎo]
[《廣韻》子了切,上篠,精。]
亦作“湬1”。
(1)低下。参见“湫隘”、“湫室”。
(2)见“湫戾”。
(3)春秋楚地名。在今湖北省钟祥县北。
[②][jiū]
[《廣韻》即由切,平尤,精。]
亦作“湬2”。
(1)清静。
(2)凉貌。
(3)古水名。发源于山西省岚县西。今名湫水河。
(4)通“遒”。参见“湫2盡”。
[③][qiū]
[《廣韻》七由切,平尤,清。]
亦作“湬3”。
(1)洞穴。
(2)深潭。
(3)凝集。参见“湫3底”。
(4)通“愁”。
[④][jiù]
[《廣韻》在九切,上有,從。]
亦作“湬4”。
泄洪道。
[⑤][jiāo]
[《集韻》兹消切,平宵,精。]
亦作“湬5”。
地名用字。夫湫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七由切,下平18尤,qiū,流開三平尤清
[平水韵]:下平十一尤·上声十七筱
[唐 音]:tsiou
[国 语]:jiǎo,jiù,jiū,qiū,qiù
[粤 语]:zau1ziu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